何謂自閉症
成因及發生率
種類
主要特徵
次要特徵
學習特點
合併障礙
常見意外與疾病
自閉症的需要
何謂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症,通常90%的自閉症兒童在二、三歲左右會出現明顯的障礙。最早為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肯納(Kanner)於1943年所發表,故又稱「肯納症」。由於自閉症兒童的個別差異性極大,所以其障礙問題及程度都不盡相同,大部分主要障礙是呈現在社交互動、語言溝通與同一性行為三方面。然而,目前醫療尚未發展出可以完全治癒的方式,僅能藉著療育矯治來減輕障礙的程度
成因及發生率
由於目前對於自閉症形成的原因尚無定論,基本上可歸納為遺傳基因、病毒感染、懷孕及分娩併發症和其他原因造成的腦部損傷。隨著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報告以及評量工具的改進,每年鑑定出的人數持續在增加中,自閉症家庭數也有增無減。以歐美先進國家為例,由於發現與診斷的進步,且對自閉症的了解與共識較一致,自閉症在其人口的盛行率估計約在千分之二~三之間(Eric Fombonne,2004),男女比例約為5:1。
種類
典型自閉症
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症中最典型最常見的一類,這些兒童在三歲以前就在社交互動、語言溝通以及重覆的同一性行為方面有明顯的發展障礙。
廣義的自閉症(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症)
有些發展遲緩的兒童,其發展遲緩的情形以及障礙問題會具有部分自閉症的特徵,或是與典型自閉症略有不同之處。這些孩子則是屬於廣義的自閉症兒童,他們與自閉症兒童一樣,需要特殊的教育以及安置照顧:
非典型自閉症: 它與典型自閉症不同之處在於被發現的年齡多半在三歲以後,或無法完全符合自閉症的三項診斷條件,而只呈現出一、二項明顯典型症狀。
雷特症候群: 以女孩居多,主要的特徵是痴呆、自閉、痙攣、小頭和喪失有目的的手部動作。他們有正常或近乎正常的早期發展,而在7~ 24個月之間發病退化,喪失已習得的手部和語言技巧,出現固定反覆的手部動作或過度換氣的特徵,此外,常在兒童中期發展出軀幹共濟失調及失用症,且合併有駝背或脊柱側彎,有時會有舞蹈徐動症狀。
兒童期崩解症:又稱為崩解型精神病或海勒氏症。以男孩居多這類兒童至少在二歲以前仍有正常發展,發病後喪失已習得的技巧,同時合併有自閉症相同的社會功能障礙。
亞斯伯格症候群:這類的兒童大多智能正常,無顯著的語言或認知發展遲滯,但在社交互動的障礙及侷限、重覆及同一性行為、興趣及活動則與自閉症相同。他們可能有與自閉症類似的溝通問題(語用缺陷),但沒有顯著的語言遲滯和文法上的缺陷。
主要特徵
社交互動行為
自閉症者缺乏基本社交應對能力,因此從幼兒時期起,便可能出現不理人、 看人、不需要別人抱、不怕陌生人等現象,甚至有些孩子一直到成年,可能都不曾有怕生的經驗。此外,由於自閉症者對人缺乏反應、亦缺乏和他人的視線接觸,同時在和其他人互動時,往往缺乏回報式的社交反應,所以不容易和人有情感的交流。,例如:面對別人的幫助,不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謝意;缺乏參與合作性團體遊戲的能力;有很多時間既沒有和別人玩也沒有做事情,像在沉思又像在發呆,會讓別人覺得無法親近;可能缺乏同情心或不知如何表達同情心,時常無法體會別人的的感受和情緒反應,因此無法適當地表達自己 對別人情緒的了解和反應,也很難和人建立友誼與情感關係,造成他們在人際互動上多方面的困難。
語言溝通行為
自閉症者在口語和非口語的溝通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最常見的是語言發展遲滯、語法錯誤及語言特殊用法。他們在語言表達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先有簡單的仿說,逐漸進步到可以主動的說簡單的字、詞和句子。到能自動說時,語言呈現代名詞反轉的現象,這種現象可以持續數年之久。而有對話能力的自閉症者缺乏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溝通特性,有時會答非所問,或是答得不得要領。即使有些人發音十分正確,但仍有咬字的困難、不善於控制音量、說話的聲調缺乏變化等特徵。因此他們在語言溝通的主要困難不在文法,而是實際運用的困難。
同一性行為
自閉症者常有一些固定的習慣或玩法,例如:常常是把車子倒過來玩輪子,或是把車子放在地上推,卻只注意車輪的轉動,而不去模仿車子的聲音、車子的動作等等。除了固定玩法之外,自閉症者常有固定的儀式行為。有的對飲食的內容十分挑剔,只吃固定的食物;有些則對日常生活的某些細節要求以固定的方式進行,例如:會頑固地依從一定的生活程序或習慣、固執的收集某些物件、沉溺於狹窄而特殊的興趣,很在意環境佈置的變化……等,如果稍有改變,就會出現抗拒、哭鬧等焦慮或極端的反應。在語言、思考溝通方面也有固著現象,常問重覆、固定的問題,而且要別人以固定的方式回答,譬如:碰到人固定地問電話號碼、看到對講機就自動地按對講機報自己的名字,甚至拒絕回答考卷上本來會的題目等。
次要特徵
過分行為
引起的原因可能有:極度憤怒或恐慌(石井高明,1991)、為了逃避厭惡的情境,或是為了要引人注目等(河田道明,1985;吳純純,民80年)。自傷行為至少包含下列5種:
毆打行為:以拳頭、手掌擊打身體各部位,或以身體各部位撞擊牆壁等堅硬物體。
吸吮行為:咬或沉溺性的吸吮身體各部位。
拉扯行為:以手指拉扯、扭擰、刺、挖身體各部位。
吃食行為: 吃食非食物的物品,如鐵釘、煙蒂、排泄物等。
消化異常:不斷嘔吐或反芻食物。
智能不足
約20%的自閉兒屬於輕度弱智,60%屬於中重度弱智,但是由於自閉症是廣泛性的發展障礙,一般智力測驗的成績無法看出自閉兒真正的智力,有可能在語文測驗表現得非常差,但在非語文測驗上卻是正常的,所以測驗任何一位有自閉症傾向的人時,施測者必須很有經驗,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
在感官知覺方面的特殊反應
所謂「特殊反應」是指對某些感官的刺激過度敏感或不敏感的反應。例如: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聲音,對聽覺過於敏感的自閉症者會覺得十分吵雜,甚至到了嚇人的地步,因而使他無法注意或理解外界所傳達的訊息。
特有的能力與天賦
約有10%的自閉症者擁有特殊的天賦,其中最常見的是繪畫、音樂、計算與機械性的背誦記憶能力。以一位自閉症小女孩為例,她三歲時著迷於馬,在短短幾年內完成了上百張以「馬」為主題的畫作,而且非常細緻與寫實。至於是什麼原因使自閉症孩子有如此的天賦,目前尚無明確的答案,而這些特殊的能力很可能反映出自閉症的腦部結構異常。
學習特點
自閉症的學習特點可歸納為三方面:
學習動機和專注力:由於自閉症者興趣偏狹,模仿力、創造力弱,以及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因此往往表現得非常被動,甚至可能毫無興趣參與課堂活動。此外,四周環境或是個人的意念,都會使他們分心,無法專注學習。
理解和思考力:自閉症者的認知能力不足,語言理解力和想像力較弱,難於掌握指示和要求,也較難理解符號及抽象概念。在學習過程中,較難同時處理多項資料,也不懂得運用已掌握的概念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所以很難獨立進行較複雜的學習活動。
感覺認知和學習方式:自閉症者的視覺辨別和記憶力較強,因此他們在抄寫、按顏色和形狀進行分類、配對、排列、拼圖等方面的表現較佳,但對文字所表達的意義可能完全不理解。此外,他們的聽覺辨別和接收能力較弱,往往未能充分理解講授和口語提示的內容。(資料來源:香港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特教資源中心網站)
合併障礙
過動
大多數自閉兒在身體運動方面,最常見的是過動行為,從會走路後就會有過動現象,無法靜坐、喜歡四處跑動,與父母出門容易走散;只有少數自閉兒活動量過低,以致於肥胖或行動不便。
癲癇
約有1/5自閉兒患有癲癇,多數在兒童時期就出現癲癇發作,而有部分則到青春期才第一次發作。呈現癲癇的兒童必須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治療,可用藥物適當地控制,以避免發作時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及自傷。
常見意外與疾病
意外傷害:自閉症兒對危險環境缺乏判斷能力,容易引起意外甚至死亡。1.意外傷害:自閉症兒對危險環境缺乏判斷能力,容易引起意外甚至死亡。
皮膚外傷:有自我刺激、自傷行為的自閉兒要注意皮膚結痂的情形,並給予適當的照護。
牙齒:自閉兒由於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因此因該協助他好好照顧牙齒,而且儘早訓練他刷牙的能力。
身體疾病的表達與診治:由於自閉兒較不會表達疼痛與舒服,因此當他們情緒有不尋常變化時,應注意否為身體疾病所引起,以免延誤就醫。
自閉症的需要
基本需要:自閉症兒童和一般兒童一樣有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要。生理方面如均衡的營養、適當的穿著及接受必要的預防注射和醫療,以維持身體健康。但是由於自閉症兒童的表達較不易被一般人了解,因此父母要特別留意;在心理方面,自閉症兒童需要足夠的愛、安全感和鼓勵,讓他在安全的環境學習各種新的經驗,促進心理發展,同時要讓他學習負責照顧自己及幫忙做家事,這些都是自閉症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特殊需要:由於自閉症兒童特有的發展障礙,因此進行教育矯治時,有下列三項特殊需要:
彌補缺陷行為: 所謂缺陷行為就是同年齡兒童應該有而自閉症兒童沒有或不會的行為。為了促進正常的發展,需要安排適當的環境和學習機會,以彌補自閉症的缺陷行為。
消除過分行為: 所謂過份行為是指同年齡的一般兒童沒有而自閉症兒童有的適應不良行為。如:在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的自我刺激行為,以及莫名其妙的害怕,當他不能適當表達情緒或需要時呈現的自我傷害、暴怒等行為。這些行為會干擾正常的學習和發展,因此須消除這些有不良影響的過分行為。
消除與避免固定僵化行為:固定僵化行為是自閉症的主要特徵之一,對教育和日常生活會造成許多問題與困擾,因此要透過教育輔導策略消除與避免固定僵化行為。
貼心小叮嚀:每個自閉症者在特徵及行為上均有其不同之處,鑑定工作需由專業醫師執行!!
疑似發展遲緩
身心障礙證明申請
如果發現六歲以下孩子有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或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方面有遲緩或異常現象,可以使用線上兒童發展篩檢進行檢核,並將檢核資料提供到早期療育相關單位,了解有哪些符合需求的資源。
自閉症兒童的早期療育內容為:
- 建立學習習慣: 主要是運用增強的原理,以孩子喜歡的物品及口頭稱讚的方式幫助他學習。
- 培養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是否發展出語言,對他日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溝通能力可分為二部分:
- 語言理解能力:透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配合簡短清晰的語句,幫助他了解語言的實質意義。
- 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複雜且因人而異的長期歷程,一般的訓練進階依序如下:
模仿動作→聽口令作動作→叫名反應→強化發音→仿說單音→仿說單字→仿說詞→仿說句子→自動說→練習簡答→使用人稱代名詞→簡單對答→敘述
- 增進人際關係:將家人的作息活動和孩子的互動牽連在一起,增加孩子認識別人情緒的機會,學習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表達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 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家人過多的協助與代勞不僅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機會,也容易養成依賴性,因此為了培養基本自我照顧的能力和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宜從小開始。
早期發展影響著一個人未來人格及各方面的發展,例如:認知、語言、情緒等。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幼兒發展潛力最大的時期,因此及早提供各項刺激,促使幼兒在矯治的黃金階段得到適當的協助就非常重要
ICF鑑定與評估流程
主責單位 | 執行單位 | 作業天數 | 作業階段流程 |
鄉鎮市所 | 鄉鎮市公所 | 隨到隨辦 | 民眾申請 |
地方衛生主管機關 | 指定鑑定醫院 | 10-15天 | 《醫療鑑定》 機構內10天 機構外15天 |
地方衛生機關 | 2天 | 行政審查─鑑定報告書 | |
地方社政主管機關 | 地方社政機關 | 3天 | 派案進行需求評估 |
需求評估團隊 | 15天 | 召開團體審查會議 | |
服務核定 | |||
地方社政機關 | 5天 | 核發身心障礙證明 (定期評估) | |
30天內提出 | 申覆 |
自閉症兒早期療育
療育方法
復健費用
家長可以怎麼做
喘息服務
特殊教育
就業服務
信託服務
自閉症兒早期療育
(一)建立學習習慣: 主要是運用增強的原理,以孩子喜歡的物品及口頭稱讚的方式幫助他學習。
(二)培養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是否發展出語言,對他日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溝通能力可分為二部分:
語言理解能力:透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配合簡短清晰的語句,幫助他了解語言的實質意義。
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複雜且因人而異的長期歷程,一般的訓練進階依序如下:
模仿動作→聽口令作動作→叫名反應→強化發音→仿說單音→仿說單字→仿說詞→仿說句子→自動說→練習簡答→使用人稱代名詞→簡單對答→敘述
增進人際關係:將家人的作息活動和孩子的互動牽連在一起,增加孩子認識別人情緒的機會,學習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表達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家人過多的協助與代勞不僅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機會,也容易養成依賴性,因此為了培養基本自我照顧的能力和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宜從小開始。
早期發展影響著一個人未來人格及各方面的發展,例如:認知、語言、情緒等。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幼兒發展潛力最大的時期,因此及早提供各項刺激,促使幼兒在矯治的黃金階段得到適當的協助就非常重要
療育方法
自閉症本身的基本病理學至今尚無特殊的藥物或治療可治癒,譬如使用抗過敏經神病藥物、抗憂鬱劑、高單位維他命、中樞神經興奮劑、嗎啡拮抗劑以及食物治療等都無法改變自閉症的基本病理學。藥物治療的主要角色是用來治療自閉症的併發症,譬如併發癲癇的患者需要抗癲癇藥物的治療,併發過動症的患者也應該以藥物控制其過動現象,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強迫症也對藥物治療有不錯的反應。
目前在無法根治的情形下,自閉症主要是靠早期療育及持續的教育矯治。早期療育是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行為進階,透過結構化的反覆學習,依照行為矯治的原理原則予以增強來教導自閉症患者適應性行為,同時消除自閉症患者不恰當的行為,這種原則在學齡前、在醫院、在家庭及在學校實行,在進入教育體系之後,經由特殊教育教導學生適當的有用的生活技巧,學校畢業後並持續在職業準備和工作場所繼續努力進行,通常可以減低障礙的程度。
復健費用
在台北市,三歲以下的孩子在醫療院所進行復健治療是可利用免費醫療服務得到協助的;不在台北市的孩子,只要在醫療院所經過診斷評估並提供的醫療復健是可以得到全民健保給付的。
只有醫療健保給付的部分才會需要自付費用。
目前在福利機構提供的復健服務通常是要自付費用,只有少數與醫療院所合作,同時得到健保局同意的單位,才可以利用健保給付醫療復健服務的費用。
大部分目前在醫院診所提供的復健均是健保付費的,因此可以稍減輕家庭的負擔。
家長可以怎麼做
家長自己本身最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只有您是與孩子相處最久的人。請記住,無論孩子的發展遲緩程度有多嚴重,你的孩子仍然有權利生活得像其他人一樣有尊嚴。他是一個有感情、有個性、有反應、有喜怒哀樂的人。他需要學習、需要成長,但絕不是忽視、憐憫或寵愛。
父母應盡量提供孩子一個充滿關懷與支持氣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身心發展與人格上都能健全成長。
對於孩子,應以平常心管教他,不要給他特權,才能讓他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與生活習慣。
如果您認為孩子在接受教育或其他相關服務時受到歧視及不公平的待遇,您應該透過適當管道(例如家長團體、縣市地方政府)反映你的意見,以便有效地為孩子爭取權益。
喘息服務
標籤內容
特殊教育
(一)就學管道
孩子到了學齡階段,家長可以先了解學區內學校的教學與輔導服務,再依照孩子的個別需求與能力作選擇。若以教育階段可分為以下三點:
- 國小中階段有:普通班、特教班、資源教室、在家教育等。
- 十二年就學安置有:高職特教班、特殊教育學校。
- 大專院校:由於自閉症生的招生學校、科系組、名額及考試類科每年會有異動,詳細情形請參照該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簡章」。
就業服務
目前政府為心智障礙者提供的就業模式有五種,包括:職業訓練、庇護性工場(店)、工作隊(小生產圈)、支持性就業(社區化就業)及競爭性就業。
- 職業訓練:為了要讓心智障礙者能夠進入就業市場行列,尤其是中、重度與極重度的心智障礙者,因此在就業之前需要接受職前訓練,一般是以日間密集方式進行,或是為了增進在職員工的專業技能與知識,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所實施之訓練。
- 庇護性工場(小型作業所):藉由輔導員的輔導,培養案主的工作意願,發展工作技能、建立工作態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及人際關係等等;輔導員評量案主的就業能力與適應能力,以達成謹慎的人與事媒合的就業安置。
- 工作隊(小生產圈):由輔導員帶一群案主到雇主的工作現場,做包工、包件或包量的工作。其所得工資則由輔導員依心智障礙者的工作能力分配給他們。
- 支持性就業(社區化就業):須輔導員做為雇主與心智障礙者的橋樑,以協助心智障礙者穩定就業。他們從事有薪資的工作,並且有輔導員提供持續的輔導與協助。
- 競爭性就業:競爭性就業指的是心智障礙者能與一般人在相同的工作場所獨立 工作,此同工同酬方式,不需輔導員特別的協助與支持。
信託服務
當我已經無法照顧孩子時,如何使用?
我國的信託法已於民國84年通過,於民國85年公佈施行。所謂信託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委託人將其財產交付給受託人經營管理,並將經營管理所獲得的利益歸受益人使用的一種法律關係。在英美地區,信託制度運用在成年心智障礙者生活的照顧方面十分普遍,多數家長為使子女獲得較高品質的生活,常將其子女未來可繼承之財產委託可信賴的他人與機構來管理經營,並將其經營管理獲得的利益作為其子女生活保障的來源。
養育星兒的勉勵
認知並勇敢的接受事實。
尊重孩子,家人要互相體諒,調整生活作息,合理分工,避免因教養身心障礙孩子而心力憔悴。
公平的對待孩子,不要過度關注身心障礙的孩子,而忽略了其他正常孩子的感受。
以平常心對待身心障礙孩子,只要是能力所能及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促進自立。
瞭解孩子的能力,不要讓孩子做超出能力的工作,以免造成挫折。
適當的處理身心障礙兒的情緒問題,並先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或家人身上。
瞭解身心障礙孩子的權益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包括了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人格權等。
以坦然的心情,帶著身心障礙的孩子走入人群與公共場合
教養孩子尋求適當的協助,家長們彼此相互聯繫,以發揮團結的力量,為子女的各項權益而努力。
用智慧來實踐對孩子的愛,用愛化解礙。
我們怕孩子的人生路途艱困難行,與其為孩子在路上舖一層地毯,不如在孩子的腳上穿一雙鞋。